最近到屏東牡丹鄉的牡丹灣溫泉飯店去度假,住的房間有一個很棒的名字,叫做Diumie,中文發音為嘀烏蜜,也就是排灣語「最幸福的女人」。因為這個飯店,跟排灣族的頭目合作,因此有著濃濃的排灣族味道。裡面精彩的紀念品還是排灣族原住民設計的呢。
|
回程坐高鐵時,在左營站買了一本嚴長壽著的「教育應該不一樣」,書中提到,藝術設計和餐飲服務,應該配合當地的特色,才能將台灣的美表現出來。我想牡丹灣已經實現了這點,所以成為我想再去度假的地方。
不過,我現在要提的是,書中有關醫業的這個部分,嚴先生說:台灣早期俗諺,要賺錢,第一賣冰,第二做醫師。現在醫師還是很熱門,但很多醫學生不再選擇辛苦的、可能隨時挨告的外科。
記得十多年前,岳母感冒,吃了阿斯匹靈,結果引起胃出血,我摸到她的脈搏很快,翻開她的結膜一看,發現貧血,因此趕快帶她到台大醫院來,同事幫她做胃鏡,看到一個潰瘍,就做切片。我到病理科找我的老師看病理切片,片子一放到顯微鏡下,他馬上告訴我是胃癌。我說要找誰開刀,他說你要找會做論文的,還是會開刀的醫師,我說當然是要找會開刀的醫師。現在一切安好無恙。
這讓我聯想到一件事情,我們的升等,會做論文的為最優先,你的武功再好,抱歉,沒有論文就不能升等。當然開刀多,績效獎金會多了些,但不是很多,反倒是學校給會做研究的人額外多很多加給。會開刀的如果收了紅包,很抱歉,若查到實證,就請你走路。
現在的病人,還誤以為醫師很有錢,因此稍有不順,就以生命無價告醫師,要求賠償很多錢。這也是大家放棄了學生時代的熱情和理想,選擇安全、不用值班、有很多自費項目的皮膚科,做第一志願。因此,我畢業時,雖然很喜歡皮膚科,但怕人家誤以為我的成績不好,所以選擇有學問的內科。哪知道,事隔三十年,畢業第一名才有資格選擇皮膚科呢。
我們生病,最希望的就是趕快就醫,找到一個我們信得過的醫師,幫我們治病,而且要趕快治好,不要延誤時機。但實際情況是,信得過的醫師,掛不到他的號;掛到號了,做個檢查,可能要排幾個月;等到檢查出來了,腫瘤也長得差不多了。因此,最好我們有特權、有門路,這一切才能進行得很順利。
最近,醫院評鑑正做得如火如荼,但我發現,我們很努力的結果,大部分是在應付不實際的東西。嚴長壽著的「教育應該不一樣」,和我的想法完全一致,如果讓沒有實戰經驗的人,或者是脫離實戰已經很久的人,在定那些很不實際的遊戲規則,不但干擾到我們的醫療,也會犧牲掉病人真正需要的幫助。
全文網址: 張天鈞/生病要找好醫師 - 診間心情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07&f_SUB_ID=3151&f_ART_ID=333744#ixzz1UAfdWiAZ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