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醫二三事/人的一天 其實有二十五小時

2011062410:00
2011/06/23
【摘自《醫23事》,張耀懋 著,時報出版出版】

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你覺得夠嗎?其實二十四小時是地球給的「地球時間」。人一天的生理時鐘,遠較二十四小時還長。

人的生理時鐘一天約有二十五小時,和地球自轉的二十四小時有些差距。不過,我們還是該慶幸,人的「一天」與地球的「一天」,只有一個小時的差距,否則人類單要調整生理時鐘,適應地球時鐘,工程就浩大了。

住在地底做實驗

「起床!起床!太陽都晒到屁股啦!」老婆大人毫不留情地掀開女兒的棉被,一副「叫不起床死不休」的氣概。

「唉喲!今天又不用上學!」一到暑假,女兒的作息就自動改為「睡到自然醒」。

「不用上學,也不能這樣!」老婆大人有點上火了,「一放暑假,就睡愈晚!」

「哪有?」女兒心不甘情不願的起身,「我就只是睡到飽而己,哪知睡飽的時間愈來愈晚?」

愈睡愈晚起床?這可能不是強辯之辭。假設人的生理時間和地球的一天完全一樣是二十四小時,那麼睡到自然醒,也應該每天差不多同一時間醒過來才對。

「但是,人一天的時間,為什麼要和地球一天的時間一樣?」女兒搔搔頭,打了一個大大的呵欠。真不知她只是隨口搭話,表示她醒了,沒有坐在床上繼續睡;還是真問了一個我們平常都不疑有他的大哉問。

要懷疑到這一點,還真的要有些想像力,然後要再證明,更費力氣。人的生物時鐘到底怎麼測量?這是另一個大問題。因為從古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到現在朝九晚五,再怎麼不規律,還是以一天二十四小時規劃,早已被地球時鐘同化。科學家一直認為,人類的生理時鐘其實是被太陽制約成與地球的一天同步,因此,要了解地球與人類一天的不同,應該可以從隔絕陽光著手。

「拉上窗簾就好了!」老婆大人好像很有經驗,「妳不就是睡到不知道醒。」

「那樣哪算暗。」女兒振振有辭,「還有星光、月光啊!」這次她真的醒了,想起在波士頓的冬夜,即使沒有月光、星光,地面還是因為積雪的關係,有些模糊的能見度。「對呀!還真難找到沒有光的地方。」

「洞穴!」老婆大人還是見多識廣,上次到桂林的石灰洞一遊,最後一程,大家搭著小船入洞,全部的光線就只剩下導遊手上的手電筒,往船尾看,就真的是漆黑一片。老婆大人向來怕水、又怕黑,這經驗一定讓她餘悸猶存。

為了找「見不得光」的全黑地帶,還真讓科學家傷腦筋。一九三八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納撒尼爾克萊特曼,費盡唇舌地邀他的助手做個實驗:兩個人一起搬進美國肯塔基州猛瑪洞窟裡住一個月。這個提議曾讓很多人卻步,因為猛瑪洞穴深入地下約三十、四十公尺,幾乎見不到任何自然光。

為什麼要受這種苦來做實驗呢?因為這位才華洋溢的俄裔生理學家堅信,人的生理時鐘與地球自轉的天文時鐘的長短,未必相符。人的生理時鐘包括吃飯、睡覺、覓食和清醒等活動都受到太陽的影響甚大。因此,若是生活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洞穴裡,溫度固定,外界環境的影響就微乎其微;「洞中無甲子」般與世隔絕,他們就無從感受到什麼時候是白天及夜晚。

「哇!這太奇妙!」女兒兩眼充滿羨慕的眼神,她想起小時候每晚要睡覺時,她就把棉被一拉,全身藏在被子下的把戲,「真是好玩!」

一分鐘好玩,一個小時有點難過,一整天全黑就真的要人命了。在這不見天日的洞穴裡,這兩個人幾乎是靠著摸索生活;不能見光,眼睛幾乎成了裝飾品。記得《倚天屠龍記》最後的章節吧,雙眼盲的金毛獅王謝遜與化名圓真的成昆在少林寺後山到下洞穴的那場精心動魄的惡鬥嗎?克萊特曼師徒倆所面臨的狀況大概與成昆、謝遜兩師徒差不多,只不過再惡劣幾十倍。

在這洞穴裡,什麼事都做不了。餓了就摸著找東西吃,睏了倒頭就睡,全靠生理本能反應。一個月後,當他們從洞中走出來時,幾近崩潰的助手已不再和我們一樣,一天的生理週期是二十四個小時,他的生理時鐘已調整至一天二十八個小時的週期。

「所以他每天比我們多四個小時可以看電視耶!」女兒除了羨慕,還是羨慕。「但是,會不會是因為洞穴太陰涼了,讓人很好睡,所以才睡那麼久?」

這倒也是。所謂科學實驗的成果,就是複製到其他地方,還可以得到類似結果的,才是科學證據。為此,克萊特曼不僅進入洞穴,還在潛水艇裏和北極待過很長的時間,從不同的場域,證明人體生理時鐘與地球週期的差異,他也因自體肉身的研究及在睡眠領域的傑出貢獻,被尊稱「睡眠研究大師」。

老鼠一天約有二十五小時

一天,就普遍的認知約是地球自轉的時間,是「地球的一天」,並不是「人的一天」。若你實地記錄自己的心跳、血壓、體溫、睡眠和覓食等生理變化,就可以歸納出週期性的變化,如睏了要睡覺,餓了要覓食,睡覺時心跳、血壓及體溫等都會稍低些,這樣的一個週期,就相當於「人的一天」。

不過,「人的一天」雖和地球的一天不同,但是到底有多長?科學家認為,因個人體質不同,並無定論,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較二十四小時長。一九九四年,科學家在老鼠身上陸續找到九個調控生物時鐘的基因,並估算出老鼠一天的週期約是二十五小時。

但是,人呢?「再做一次,就知道了啊!」女兒想起她的睡前故事〈鞋子與地毯〉,原野不平,有荊棘、碎石,人走在上頭,不僅腳痛,還會受傷。於是有個聰明人就在草地上鋪了皮革,走起路來舒服多了,這是地毯的起源。但是,要走遠路,可沒那麼多皮革,於是有個更聰明的人就剪下兩小塊皮革,包在自己的腳上,成了鞋子。「不用那麼辛苦上山下海,可不可以找盲人幫忙?」

二○○○年,由謝克醫師等人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就找了七名全盲者,讓他們不受環境影響的隨意生活著。謝克找的全盲者幾乎不見光,也沒有生活作息約束,謝克團隊研究並記錄這些全盲者的生活起居後發現,這些全盲者的「一天」從二十四‧二至二十四‧九小時不等,平均是二十四五小時。謝克研究的目的,是使用褪黑激素以改善人的生理時鐘。褪黑激素並非安眠藥,而是藉著藥物「告訴」大腦:「黑夜來了!」大腦就會放出該睡覺的指令,改變人的生理時鐘。

從各項研究都可以看出「人類的一天」較「地球的一天」長,下次當你發現家中孩子在暑假時,愈睡愈晚,也許不是小孩貪玩,他只是盡情、無拘束無地在過著「人的一天」罷了。

「ㄆㄚ」的一聲驚雷響,才發現烏雲密布,雖在白晝,亦若黑夜,「刷!」的一聲,女兒又迅速拉上她的小被子,「天黑了,我該睡了,不要破壞我的生理時鐘喔!」一翻身,又逕自夢周公去了。


好像到了假日真的都會睡的比較晚。

文章出處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07&f_SUB_ID=1348&f_ART_ID=326437